12月14日,成都金简仁沱江大桥主墩围堰抽水成功,标志着大桥主墩由水上围堰施工转入围堰内干环境桩基施工环节,为春节前完成主墩桩基奠定坚实基础。
金简仁沱江大桥项目位于成都简阳市,全长约2.2千米,其中控制性工程沱江大桥全长971米,主跨513米,为独塔双索面斜拉桥。大桥主梁设计宽度78米,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宽的大桥,成为成都“东进”的地标建筑。大桥主墩基础为2.8米大直径桩基,共40根。为确保主墩下部结构顺利施工,项目部采用“先堰后桩”施工方法,即先施工围堰,抽水形成干施工环境后再施工桩基。沱江大桥主墩采用特大型超长水中深引孔钢板桩围堰,形状为矩形,平面尺寸94*37米,安全等级为一级。此次围堰抽水量约18000立方米,历经38小时。
在确定围堰方案过程中,项目团队从成本节约、方案优化等方面多次比选。大桥主墩钢板桩围堰方案相较钢管桩围堰方案,取消了常规钻孔平台,可节约钢材约4000余吨;“先堰后桩”方法取消了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环节,可节省封底混凝土3000余立方米,同时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封底对水环境生态造成污染破坏。钢板桩采用18米长拉森Ⅳw型钢板桩,针对如此大尺寸围堰采用较经济的钢板桩策略尚为少见。
从施工方法来看,钢板桩围堰为嵌岩钢板桩,进入中风化岩层粉砂岩4米以上,现场取芯试验发现天然抗压强度达38兆帕,比地勘数据大一倍以上,常规振动锤直接施沉钢板桩的方法不再适用。项目部最终采用旋挖引孔后回填沙土再插打钢板桩的方法,解决了施工难题。但控制好旋挖引孔桩垂直度又是一项极大挑战。项目部多次优化方案,推进引孔桩垂直度控制质量不断提升。
在围堰抽水过程中,项目部发动40余人全程参与抽水,安排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建立巡视、堵漏、围堰监测、应急抢险、测量监测、后勤保障六个小组,严格监测钢板桩锁扣漏水情况、钢板桩内外侧河床面深度和钢板桩及支撑系统变形情况,并准备充足的装填沙袋随时做好应急准备。经过昼夜施工,随着围堰内水位缓缓下降、河床见底,抽水顺利完成。
本工程围堰的抽水成功,填补了公司在深水硬岩浅覆盖层钢板桩围堰施工的空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邓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