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轰隆”作响不绝,作业人员手中的钉锤不断敲击,“叮咚叮咚”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附和着现场作业打着快节拍……
自4月11日公司承建的重庆六横线项目部开展“大干百天”劳动竞赛启动仪式以来,本标段年度计划产值已完成40%,整个项目正处于下部向上部结构工序转换的关键节点,所有桥梁基础桩基、盖梁已如期完成,土石方、下穿通道施工亦跟上节奏。
六横线项目是重庆市两江新区北侧联系水土片区、空港片区、龙盛片区的快速通道。该项目包括六横线(御临河东段)、人高路二期、人高路三期、龙盛站站前广场和明月大道一标段、明月大道二标段六个子项,其中公司承建内容主要包含六横线(御临河东段)3条主干道、12条匝道、9条规划下穿通道。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齐心协力,以施工安全为前提,质量进度为核心,铆足干劲战百天,克难攻坚勇当先。
作为项目现阶段主要工程子项的规划道路1,工期极为紧张。项目部前期积极统筹规划,提前召开推进会部署各项施工任务,并按工期划分施工计划,严格执行技术制度规范,组建规划道路1专项施工小组。
从前期爆破开挖平整,到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完成,项目部每日由领导班子带头进行现场检查,并派专人督导施工作业,严格要求施工技术员对每日计划统计汇报,详尽公布每日在场机械设备、人员配置、作业时间等资源配置相关信息。
秉持“有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及时报领导”的态度与原则,各部门积极配合,风雨同舟,并做好与班组人员的沟通协调,打好提前量,时刻准备根据现场状态以增减工人、设备、物资规模,为早日完成规划一施工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夜里,由驻地望去,项目梁场灯火通明,技术人员手中电筒星星点点,照亮的是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曲折的道路。
梁场制梁与架梁工序在整个后续施工中占举足轻重地位,近20座桥、453榀预制梁,理清了,这盘棋也就赢了一半。
目前梁场已预制248榀箱梁,均采用小箱梁预制架设工艺,一是降低施工风险、管理难度,保证施工质量;二是最大程度上节约施工工期;三是为推进施工标准化建设,实现总体计划任务打下定心针。
项目部对班组实行精细化管理,从钢筋班组、模板班组、张拉班组等进行施工细化,定人定点作业,由此提高了工人工效。
其中,外模板采用液压滑移轨道系统,有效提高关模、拆模工效,并采用高频附着式振动器加振捣棒复合式振捣技术配合智能张拉及大循环压浆系统,成功将单日1榀的预制速度提升至单日1.5-2榀,促使项目部进一步达成成本最低化、效率最大化。
把梁场说成是技术员的第二个家,毫不为过,早出晚归已是家常便饭,通宵达旦同样不足为奇,而施工过程中的困难更是层出不穷:箱梁长度变化过大,致使支座坡度调节变化多、线性控制要求高。面对这些“拦路虎”,项目管理人员精心策划特别设计,通过优化模板配置、改造装配式台座及端头模板斜浇等方式进行支座坡度调节,有效提升各项工序衔接性,为持续推进项目桥梁上部结构进程添新翼。
现浇区域施工如火如荼。这里地下结构交叉复杂,桥台高差较大且对地基处理要求高,项目管理人员前期在克服各项地形不利因素外,更需根据施工设计谨慎确定作业方法。
不同于梁场制梁,现浇区采用先拉后浇的方式。“张拉时,两联间隙较小,最先设计为两端同时张拉,而端头位置作业空间有限,操作极为困难。”现浇区域技术主管蒋鹏谈此面露难色。
经过与班组长长时间深入交流与假想试验,项目部在张拉时巧妙采用2次倒顶方式,并中途对钢绞线进行特殊化处理。这一方法避免照搬日常施工方式以克“俗手”,胸有成竹精准获取当前施工情况以持“本手”,发散创新思维将当下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组合展“妙手”,最终顺利完成张拉作业,高效推进后续施工有序进行。
区别于其他项目子项,我部包揽全线路面施工作业。目前路面沥青基层铺设已达20%,水稳基层铺设达40%,路缘石已完成铺设30%。这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加之现场存在交叉施工,涉及多分部,多层面施工,致使管理难度与协调难度加大。
项目技术员盯紧计划表,一旬一旬推,一周一周盯,一天一天干,标准化配置现场人员,抢晴天,战雨天,斗夜间,对外衔接协调二、三、四分部路基交验及交叉施工工作,并与总承包部、监理部加强沟通,及时上报存在问题,对内配合安全、质量、试验、设备、合约部门完成台账梳理等工作,组织协作队伍“人、机、料”优化配置,按需调整施工顺序,以昂扬斗志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大干百天”,但不止百天,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目前,六横线项目已全然进入大干快上阶段,项目团队正在以高标准、高要求,朝着后续施工目标进发,以新作为、新气象、新担当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龚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