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厦门翔安大桥A2标段完成海中区桥梁(跨海桥梁段)最后一件预制墩台吊装,标志着海中区桥梁下部结构完工,大桥合龙近更进一步。
此次吊装的为HT1上节墩台,长24.7米,宽4.5米,高9米,体积571.9立方米,重1484.6吨。项目团队采用可调节式内导向装置进行定位,对墩身匹配精度严格测量控制,最终将吊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厦门翔安大桥是厦门市继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海沧隧道后的第七条桥隧跨海通道,全长约12公里,其中海中区桥梁长约4.5公里。跨海桥梁为单幅变高变截面连续梁桥,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A2标段全长3300米,主要施工内容包括环岛东路互通工程,海中区桥梁桩基、下部结构和钢箱梁运输吊装等。
厦门翔安大桥海中区桥梁全部采用预制墩台和预制钢箱梁,采用的“拼积木”式预制安装工艺,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国内第二次、福建省首次在跨海桥梁中应用。海中区桥梁共83件预制墩台、36节钢箱梁,A2标承建其中56件预制墩台和24节钢箱梁,整体吊装量超全线三分之二。
与现场逐节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的传统墩身承台施工相比,预制墩台采用工厂内制造、装配化吊装,安装过程如同“搭积木”,标准化程度更高,质量与精度更加可控,施工过程免受天气等因素干扰,节约了建设工期,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大桥临近厦门高崎机场,航空限高58米,对施工工艺、设备选型均有严格要求。项目团队通过缩短大型起重机吊臂、降低作业高度,同时开展论证比选,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将航空限高调整为150米,为大桥施工提供了更安全的环境。施工海域紧邻白海豚核心保护区,项目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跟踪监测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及海洋声学环境,开展白海豚跟踪监测,确保了白海豚生存与大桥建设并行不悖。
海中预制墩台的吊装完成,为国内复杂海域、航空限高条件下预制墩台绿色智能建造提供了成功实践。后续项目团队将持续推进墩台装配化成套技术研究。
厦门翔安大桥建设后,将进一步促进海峡西岸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厦门市加快“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公司 何鸿鹏 邓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