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华亿体育 -  新闻项目文化

智能“天眼”守护高边坡施工

发布时间:2024-11-24来源:中交二航
【字体: 分享:

“今年雨季总算平稳度过,全线驻地与高边坡状况较为稳定,不过仍不可有丝毫懈怠。”随着雨季结束,公司天麻高速一标项目经理刘国庆一直紧绷的心才略微舒缓。

天麻高速公路项目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境内,线路全长约52.8千米,桥隧比高达80.4%,共有17座隧道,总长度29.5千米。由于地处山区丘陵地带,雨季漫长,加上施工区域存在隧道岩溶、不稳定斜坡、断层、危岩体等诸多不良地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3.jpg

“天保镇雨季较长,每逢下雨省道沿线及周边山体滑坡与坍塌事故不断,安全风险极高。”每次目睹省道因灾受损,刘国庆的内心便时刻担心着项目驻地与隧道边坡的安危,一旦发生类似险情,后果不堪设想。

“项目点多线长,我们在负责主线测量的同时,还要对高边坡测量,但人员有限,工作应接不暇,难以精准预判危险的来临。”项目开工之初,测量队长李豪无奈地感慨,传统监测手段在人力与效率上,均难以满足需求。

2023年6月15日凌晨,现场一通电话使刘国庆从梦中惊醒。因长时间暴雨冲刷,天保隧道进口右洞洞口上方发生溜塌。好在测量人员提前监测到了险情,项目部紧急封闭了施工区域,现场未发生人员设备伤损事件。在地质灾害处置过程中,刘国庆捏了一把汗:如果未提前监测到险情,后果非常可怕,同时这也给项目高边坡安全监测敲响警钟。

时隔半月,刘国庆与测量队在调研中惊喜地发现了一种高边坡自动监控量测系统,该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检测到现场高边坡数据,在经过多方论证与比对下,迅速将其引用到天麻高速项目建设中。

4.jpg

“这不仅是对监测预警技术的有力补充,更是对边坡预警防护领域的新探索。”李豪介绍道,该系统的核心部件边坡感应器,被精准埋设于高边坡关键部位,与北斗卫星紧密相连,借助4G和5G网络高速传输,时刻捕捉边坡细微变化。

与天保隧道进口同样的问题,相隔2个月后,在阿蚌山2号隧道进口重新上演,但此次事件的处理流程,比起之前显得格外流畅。“去年8月,阿蚌山2号隧道进口端右洞顶边坡突发滑坡险情,幸得自动预警系统及时预警,才避免了严重后果。”施工现场负责人邓小斌回忆道。

阿蚌山2号隧道进口右洞洞顶为滑坡松散堆积体,在长达一周的暴雨冲刷后,边坡失稳,最终发生滑坡险情。在滑坡前,监测点位的感应器捕捉到了危险信号,通过短信方式连续三次将预警信息送达项目领导和测量队员手机端。收到预警信息后,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安排人员设备撤离现场,并拉上警戒线,安排值班人员观察边坡动态,在撤离一小时后,现场发生了险情。

2.jpg

“系统预设自动预警安全阈值,一旦位移超过1厘米,预警信息便会即刻推送至相关人员手机。”系统每10分钟对边坡进行一次全面监测,监测数据汇聚成庞大信息库,并生成直观波形图。测量人员轻点鼠标,即可全面掌握高边坡“健康状况”,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

在此次地质灾害发生后,刘国庆对边坡监测工作仍然放心不下。经过多次研讨,项目部最终决定在施工范围内所有隧道口、驻地等边坡上,装上自动预警系统。如此一来,设备智能监测加上人工定期复核的“双保险”工作模式,为项目高边坡监测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

1.jpg

如今,天麻高速一标项目已在驻地、隧道洞口等边坡关键位置安装12套自动监控量测系统,它们就像一双双智能“天眼”,实现24小时智能监测。在该系统守护下,项目已实现安全生产800余天,各分部分项施工正稳步推进。天麻高速的高边坡自动监测技术取得的成果,得到项目相关方的大力赞扬,并在多个项目推广应用。(王靓)